老年人如何预防受骗

发布时间 :2019-02-25

    最近一段时间,各大媒体爆出很多老年人因参与各类所谓的高回报投资理财项目,导致“投资被骗,血本无归”。本到了“颐养天年含饴弄孙”的幸福时光,却产生了如此悲剧,不禁令人唏嘘。那么,应当如何预防老年人受骗上当呢?笔者总结如下:

    1、加强宣传,特别是加强法律、金融、理财等常识性的知识宣传

我们现在在各大银行,都会有很多防止金融理财诈骗的宣传。但仍然见到很多老年人因各类原因,受到骗子蒙蔽,去银行给骗子转款汇款。究其原因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,老年人由于退休后长期在家,和社会的很多新型的诈骗手段不甚了解,在自己手里有一些闲钱,想挣几个菜钱的时候,被不法分子利用,落入其圈套。因此,笔者认为,应当加强各类宣传,特别是加强法律、金融、理财等常识性知识。以法律知识为例,我国法律规定,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是月息2%,超过部分,法律不予保护。再以理财产品为例,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在5%。因此,一个投资理财项目能超过每月2%的回报率的,基本可以判定为虚假理财,有些金融理财产品宣称,年化收益率能达到50%,甚至70%,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。有了这些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宣传的普及,笔者认为,骗子的可乘之机就会大大降低。

    2、减少空巢老人或减少空巢老人的空巢时间,请子女多多陪护老人

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主要的一种养老形式。空巢老人是目前老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生存状态。“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”是目前老人的一种生活缩影。而骗子利用网络、电话、信函、发布小广告等多种形式,无孔不入的进入老人的日常生活,且形成持续性“轰炸”宣传的模式。时间一长,老人基于生活在这种“无知之幕”的背景下,很难确保自己能够保持冷静,进而上当也就在所难免。还有些骗子打着亲属遭遇意外的幌子,请老人入瓮,很多老人舔犊情深,难免不会误入虎口。基于这些原因,笔者认为,作为子女,不仅在法律上有赡养老人的义务,在道德上,更有陪护老人的责任。与自己的父母长辈多沟通、多交流、多联系,是能够帮助老人走出孤独,避免上当受骗的一条捷径。

    3、老年人自身应当遇事冷静,多询问、勤观察、慎出手

同样,作为老年人自身,虽然属于弱势群体,但是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,也应当具备基本的防骗技能。笔者认为,老年人遇事,应当冷静,做到“多询问、勤观察、慎出手”。例如,当老年人接到能包治百病的药品或保健品推销时,是不是应该找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医生进行咨询和询问,再决定是否购买。又如,当老年人接到子女出现意外,急需用钱的电话时,是否应该就子女的情况,先于子女本人以及子女的配偶、子女所在单位的领导及同事等人联系询问,还有就是子女在哪家医院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,再决定是否汇款或转账。再如,当老年人碰到投资收益极高的理财产品时,是否先扪心自问,天上怎么会掉馅饼,又碰巧砸到我?另外,这么高的收益,介绍人为何自己不作,或者王健林、马云这样的首富为何不参与这么赚钱的项目?

另外,老人不管是在公证处、在银行,还是和家人,都要说实话,更不要和骗子一起编瞎话隐瞒所谓投资理财的行为。公证处是中立的第三方证明机构,不会与骗子同流合污,更不会帮助骗子欺骗老人,但如果老人不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,公证处也是爱莫能助的。

    4、结语

   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,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。预防老年人被骗任重而道远。

 

作者:北京市国信公证处   公证员   马麟